诚信是立国之基,立身之本,它不仅是个人守规矩讲原则的体现,更是维系社会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。古语所云“君臣不信,则百姓诽谤,社稷不宁;交友不信,则离散郁怨,不能相亲”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个体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。只有人人守信用、重承诺,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、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,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繁荣和共同发展。
从“言必行、行必果”到“无诚信、不网络”,五千年泱泱华夏的诚信文化,不仅滋养了线下璀璨的中华文明,亦构筑起线上澄明的网络空间。集智聚力正能量,厚植网络诚信魂,风清气朗的网络诚信环境,不仅是对抗各种价值“内卷化”的定海神针,亦是满足网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要前提。“网络诚信发展报告”是窗口,窥见中国网络诚信建设的“长宽高”;“网络诚信发展报告”是坐标,定位中国网络诚信建设的“时分秒”。四万余字的报告,用大量事实、数据,详实地介绍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的社会实践。四个“首次”,值得一说:首次定义网络诚信概念;首次梳理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发展历程;首次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实践成果;首次研究提出我国网络诚信建设的体系构架。短期而言,报告梳理了中国在网络诚信建设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,提出了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思考和建议;长远来说,报告亦为国际互联网治理和网络空间秩序维护,提供了网络诚信领域的中国方案。
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,要立标杆、树典型。好的榜样,是最好的引导;好的楷模,是最好的说服。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过程中,各地区、各单位、各部门要善于发掘典型、树立榜样,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、鼓舞人、带动人,不断培养这一品质的生命力和感染力,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。 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;网而无信,难行寸步。数据显示:截至今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9.24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67%。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.05亿,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.49亿,从2013年起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。守护网络诚信空间,不仅与亿万网民生息相关,更与经济社会心手相连。
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,不能停留在口号上,要齐抓共管,形成整体合力,要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。个体自觉是本质要求,外部力量是现实需要。在加大对守信者制度保障的同时,健全对失信者的监督曝光和惩罚机制,打破信息孤岛,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,真正做到让诚信者走遍天下,失信者寸步难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