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。在民间,有一个朴实的道理,叫“人死债不烂”。法律上,虽没有这样的条文,但也秉持诚实信用的道德准则,要求任何诉讼当事人都要讲求诚实、信守诺言,兼顾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序良俗。诚信与善良,是照亮社会和谐的温暖之光。诚信与善良,底蕴是中华传统美德中人性最本真的模样,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。
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,越来越多的暖心故事出现在人们身边。坚守做人最基本的良知,呵护诚信、善良的本色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,就可以让我们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,让这个社会大家庭变得更加和谐、美好。我们身边多一些诚信、多一些善良、多一些宽容、多一些理解,就会多一些温暖的阳光。
对政府部门来说,诚信是政德建设的重要一课;而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,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和导向作用。政府部门带头讲诚信,要秉公用权。作为“看得见的手”,政府在资源配置、秩序维护、市场准入、规则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如果朝令夕改,不仅有损政府的权威,也会加大市场运行的成本,不利于稳定预期的形成。
民无信则不立,官无信则不威。党员干部作为政策的执行者,群众的服务者,其一言一行在诚信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党中央指出,讲仁爱、重民本、守诚信等思想,不论过去还是现在,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。如果说对党忠诚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坚守诚信的基石,那“三严三实”正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以诚信的力量去赢得人心、赢得事业成就的基本要求。“诚信之星”一个个感人事迹,一个个成功案例,充分说明,党员干部不仅必须讲规矩、讲政治、讲纪律,还必须讲诚信,自觉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以坚守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践行自己的誓言。以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、烦心事,实践自己的承诺。以勇于担当,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赢得群众对干部的信任。
弘扬诚信正能量,加强社会诚信建设,让诚信行径致远,媒体要当先行者。每个媒体人不仅要做社会诚信的纪录者,更要做自己行业的诚信守卫者,尤其在自己工作中,面对诚信受到挑战,媒体如何应对,是得过且过,视而不见,还是主动站出来,排除艰难,曝光那些不诚信的人和事,捍卫诚信。这对于推动全社会诚信建设,更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。
因此,要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,让诚信美德的种子更好地播撒在我们心中,我们每个人都应是社会诚信的先行者。毕竟,捍卫诚信,不仅仅是媒体一家的事情,只有全面参与,全民建设,诚信之路才能行径致远。笔者坚信,有这么多的主流媒体,为诚信开道,社会诚信建设的力量才会不断加强,自觉捍卫诚信才能有更多的维护者,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才会有更多的促进者,用诚信书写新时代美好篇章。